我校召开2016-2020“双一流”建设周期学科总结专家评议会

发布者:王若楠发布时间:2020-09-02浏览次数:348


(通讯员王若楠)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2016—2020年“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工作的通知,扎实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我校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自评责任单位在完成学科自评工作后,分别召开“双一流”建设周期学科总结专家评议会。会议重点考察学科建设效果与总体方案的符合度、建设方案主要目标的达成度、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度、社会美誉度。


8月28日下午,新闻传播学自评责任单位以现场和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专家评议会,与会专家分别是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总编辑、宣传管理司司长金德龙,新华网总编辑郭奔胜,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陆绍阳,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党委书记张涛甫,北京印刷学院教授张文红,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教授闻学。会议由我校电视学院副院长何苏六主持。

首先,何苏六教授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六个维度汇报了新闻传播学在“双一流”建设周期的达成度,总结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张涛介绍了此次评议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六位学界、业界与会专家对此次汇报和建设成效展示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新闻传播学建设目标清晰、成效卓越,亮点突出、引领发展,真正做到了立足国家社会需求,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在对学科建设的具体建议上,专家们提出,要聚焦世界一流,巩固优势学科地位;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时代使命,培养具有先进技术的全媒体人才;探索跨界交叉学科,不断挖掘和培育新的交叉学科生长点;在后疫情时代从容应对传媒格局的转变,力争实现弯道超车。

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总编辑、宣传管理司司长金德龙对此次专家评议进行了总结,他指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双一流”建设工作目标设定科学,建设任务合理,推进工作扎实,总体进展顺利,符合度高,目标达成度好,标志性成果显著,整体实力稳步提升,达到了建设目标。希望学科建设进一步对标国际一流,更加聚焦重点方向,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教育事业发展承担更高的历史使命。


8月31日上午,戏剧与影视学自评责任单位召开专家评议线上会议。与会专家分别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贾磊磊,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旭光,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研究所副所长、《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副主编王海洲,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广播电视音像资料馆副馆长王甫。会议由我校戏剧影视学院院长关玲主持。

首先,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张宗伟介绍了“双一流”建设的指标体系,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服务科技经济发展、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国际合作交流、服务贡献等。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张涛介绍了此次建设周期评价的总体背景。五位评议专家肯定了戏剧与影视学在“双一流”建设周期内取得的成果,认为其成效明显,思路清晰,视野开阔,也针对学科建设的不足分别提出具体建议。在人才培养层面,既要突出我校在传统电视媒介的优势,又要与时俱进融合新媒体教育,培育能够应对社会形势和行业需求、实践能力与创造性强的戏剧影视人才;在教师队伍建设层面,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打造年龄、学历和学缘结构合理,具备学术研究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学术团队;在科学研究层面,要突出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并顺应当前社会变化与媒体技术发展,针对受众需求不断开拓新的文艺创作空间;在国际交流层面,继续对标美国纽约大学、南加州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世界一流的戏剧影视类相关学科,开展高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科研成果的国际竞争力。在服务贡献层面,要针对国家和社会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进行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多出现象级的文艺作品,并主动呼应国家战略,突出产教融合,引领行业发展。

两个一流学科专家评议会中,与会专家来自学界、业界及行业主管部门等,从不同的角度对建设成效发表意见,并且进行了书面评议。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建设单位会根据专家评议意见和建议对学科建设进行调整和改进。此次“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工作通过“校内自评+专家评议”的形式,对学科进行了成效评价,并查摆问题,取得了预期效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