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网
新版官网| 融合服务门户| 登录| [ENGLISH]

文字

  • 我和传媒大学的不解之缘

     从小学四年级起,我每周都要到定福庄二小(现中国传媒大学附属小学)去学习书法。坐在那辆由二手自行车改装成的三轮车里,我和弟弟总是跟蹬车的母亲有说有笑。头一次走在二小门前那条小路上的时候,母亲告诉我们,路南的围墙里是广播学院,一所培养播音员的大学,要是好好学习,将来我们也可以到这里来读书。...

    来源: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2014-09-25

  • 校庆特稿之十:专访校歌词曲作者及MV导演

    编者按:“校园里大路两旁,有一排年轻的白杨。早晨你披着彩霞,傍晚你吻着夕阳……”傍晚时分广播响起,校歌悦耳的旋律为整个校园披上一层朦胧的诗意。《年轻的白杨》陪伴着一届届广院人走过那些青春年华,奏响起一段段命运的交响。值此六十周年之际,校庆报道组专访了校歌词曲作者及MV导演。 “这是一首...

    来源:中国传媒大学|2014-09-24

  • 校庆特稿之九:甲子岁月,校名为证

    “一、二、三,咔嚓”,手中的单反相机发出熟悉的声音。又是一年开学季,南门校牌前,新生拍照留念的身影再次映入人们眼帘。每年,总会有数不清的新生,带着满脸兴奋和憧憬,在印有“中国传媒大学”字样的金黄明亮的校牌前留下自己的大学“初纪念”。殊不知,如今安静坐落在定福庄东街1号的中国传媒大学,在一甲子的...

    来源:中国传媒大学|2014-09-23

  • 校庆特稿之八:广院校徽设计的幕后故事

    编者按:一个稍纵即逝的灵感,成为流传近三十载的图腾,一枚毫不起眼的徽章,却成为无数学子心间的惦念。方寸之间,承载精神,线条绵延,镌刻永恒,你是否知道小小一枚中国传媒大学校徽背后,更有一段曲折动人的锻造历程。   新版校徽 收获创意:无心插柳竟有意外之喜     那是1984年秋天,广...

    来源:中国传媒大学|2014-09-22

  • 校庆特稿之七:应运而生的首届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后备班

    编者按:2010年12月1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来中国传媒大学实地考察了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状况,并对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进行了主题调研,而被调研的班级正是我校首届国际传播人才后备班。为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以适应日益全球化、信息化的国际社会,2009年,中宣部、教育部选取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来源:中国传媒大学|2014-09-20

  • 校庆特稿之六:新千年“全国优秀班集体”获得者03广电工

    编者按:2003级广播电视工程班,这是一个连续两年荣获“周恩来班”称号的班级;这是我校迄今为止唯一荣获“全国优秀班集体”的班级。他们带着印有“北京广播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入校,四年后带着印有“中国传媒大学”的毕业证离校。适逢学校沧桑巨变,86人组成的团结集体,如今已成为中国广播电视业界技术力量的中流...

    来源:中国传媒大学|2014-09-19

热门标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