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出问题往往始于思想滑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提出抓作风建设,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反对奢靡之风,就是提出了一个抓反腐倡廉建设的着力点,提出了一个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切入点。全党同志一定要从这样的政治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从思想上警醒起来”。这一重要论述着力从思想根源上纠偏正向,为党员干部改进作风、提高修养提供了方向指引。思想作风建设是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是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与思想方法,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党风上的反映,对学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起着支配作用。邓小平深刻指出:“我们共产党有一条,就是要把工作做好,必须先从思想上解决问题。”抓好了思想作风建设,全党就能够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从而为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对党员干部来说,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总开关”没拧紧,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这一重要论述启示我们,加强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全党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突破口,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推动党的作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效。近日,《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出版发行,系统呈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提供了重要指导。践行党的初心使命、走好群众路线党的初心使命与党的群众路线具有内在统一性。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承诺是坚定的,而党的作风就是这种精神状态和坚定意志的集中呈现。党百余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不懈奋斗史。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与党的初心使命一道,共同指向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作风建设则是保持这一血肉联系的关键环节。党的优良作风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重要呈现。从提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制定中央八项规定,作风建设始终是党巩固执政基础、维护人民利益的重要抓手。早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高度重视作风建设,主持出台《中共正定县委关于改进领
“如果忙忙碌碌,只是机械做事,陷入事务主义,是很难提高认识和工作水平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告诫,发人深省、启迪心智。作为改革发展的先锋和闯将,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坚持系统观念和辩证思维,避免陷入事务主义的“窄门”,才能走稳走实行而不辍的奋斗路。干部干事创业是职责所在,抓好落实工作千头万绪,事务多是必然的,但不能乱,不能陷入事务主义。我们强调干事创业,不是盲目地干、机械地干、低效地干,而是要干到实处、干有所获。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干部或是沉于案牍劳形、奔于流程形式,做上传下达的“留声机”“二传手”,进行低水平重复的工作;或是工作缺少方法、干事没有章法,不善于系统谋划,分不清轻重缓急,常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工作质效大打折扣;抑或是缺乏创造性思维,想当然地应对问题,空转虚耗、偏离靶心……凡此种种的事务主义,不仅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严重的还会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阻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干工作必须务实,但务实也离不开善于务虚。有句老话讲得很形象:既要低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看路最重要的莫过于弄明白到哪去和怎么走。怎么搞清楚这两点?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指出:“在某项工作实际
正在全党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全党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上紧了发条,也是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党性修养的一次再加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从作风建设和党性修养角度看,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摆正公与私的位置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始终面对并着力解决的课题。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党性问题的根本是立场问题,说到底是党和人民立场的体现。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坚定地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将立党为公、一心为民镌刻在党的历史丰碑上,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毛泽东为自己定下三条原则:念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邓小平认为当了共产党人,“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党性原则决定了党员干部必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这不仅是对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政治要求,也是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的基本准则。“私意一萌,则是非易位。”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个别党员干部在作风建设上出现问题,往
廉洁文化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支撑。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涵养求真务实、团结奋斗的时代新风。”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分析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对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提出明确要求。如何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战役、把党的自我革命不断引向深入,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清明政治生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事关长远的基础性工程。“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文化是影响社会行为最深层次的精神力量。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鲜明价值取向,廉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礼》提出“六廉”,即考察官吏要看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管子认为礼、义、廉、耻是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在我国历史上,包拯、海瑞等一批清官形象构成了传统廉洁文化的鲜活面容,他们的行为和事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廉洁文化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又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新时代廉洁文化是中国共产党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