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智慧旅游场景下的艺术创意与管理人才培养》招生简章

发布时间:2025-04-15浏览次数:10文章来源:中国传媒大学



一、项目实施背景及特点

 “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做出的重要指示。智慧旅游作为文旅融合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不仅成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的关键领域,还显示出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的巨大潜能。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要求艺术创意表达与科技应用的深度融合,这一变革对既懂艺术创意规律、又掌握智慧旅游开发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提出迫切需求。

针对当前文旅产业面临的传统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与智慧旅游需求脱节、艺术创意与旅游场景融合能力不足等矛盾,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强调,要建立健全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一支与智慧旅游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研发生产、经营管理、转化应用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批跨学科、跨行业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慧旅游创新人才。

本项目通过整合高校、政府、行业资源搭建协同育人平台,以引领业态创新为人才培养核心要旨,为落实旅游强国建设目标提供人才支撑,助力构建独具中国特色的智慧旅游发展新格局。


二、培训项目简介

(一)项目简介

智慧旅游场景下的艺术创意与管理人才培养”项目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中国传媒大学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全程指导,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杭州市西湖区古荡街道合协同实施,组织一流高校和权威机构的专家学者、行业一线的领军人才,围绕智慧旅游场景下的文化艺术创意应用、创新路径、产业融合探索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智慧旅游场景下的艺术创意与管理”的丰富内涵,项目设计了集艺术创意、技术应用和旅游管理为一体的课程方案,理论学习、政策解读、行业分析、创意思维、实地调研、规划开发实战演练等内容交融互通,建构起领域内的全流程链条式联动课程体系,形成面向未来的艺术创意与管理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满足智慧旅游场景下的新型艺术创意管理行业发展需求。旨在培养一批既精通文化艺术管理、又掌握旅游项目开发运营和技术应用前景、能够将文化艺术创意与智慧旅游深度结合、引领业态创新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通过对历史文化、优秀文化的多维挖掘、创新转化,让旅游产品更有文化味、互动性和话题感,为旅游产品注入文化话题,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二)国家艺术基金简介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艺术基金(英文名称为China National Arts Fund,英文缩写为CNAF)于201312月正式成立,旨在繁荣艺术创作,培养艺术人才,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推进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公益性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的资金主要来自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同时依法接受国内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捐赠。国家艺术基金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艺术规律,鼓励探索与创新,倡导诚信与包容,坚持“面向社会、公开透明、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工作原则。


(三)项目实施主体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秉承“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以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传媒人为己任,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时代,学校以“三质量”提升为统领,实施“五个一流”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强化信息传播领域“小综合”的学科特色,构建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为的多学科融合渗透、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学校现有媒体融合与传 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等13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并有4K演播馆、融媒体中心、4K高清转播车等实践实验教学平台。学校拥有《现代传播》《中国新闻传播研究》《Global Media and China》等中英文学术刊物。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目标,瞄准“智能传媒”和“国际一流”两大主攻方向,以率先实现由传统传媒教育向智能传媒教育的转型跨越。


三、培训安排

(一)授课时间、地点

时间:20256月至10,其中集中培训时长一个月

地点:北京、杭州、无锡等地

具体安排:

6月:集中授课,中国传媒大学

7月:集体调研、现场教学,上海、杭州、无锡

8月:工作坊实践(共7天),杭州西湖国际数字艺术AI产业园

9月:集中创作

10月:无锡全国智慧旅游大会期间举办“智慧旅游场景下的艺术创意与管理人才培养”项目结课路演、实践成果展


(二)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包括政策理论研习、行业趋势研判、艺术创意转化、文旅融合运营实践等多维度能力培养,包含四个课程模块:

第一模块:理论学习

主要包括(1)艺术、技术、旅游融合发展的理论、现状、政策、行业前瞻;(2)艺术方法、艺术思维、艺术资源在智慧旅游场景中的创新应用;(3)前沿科技在艺术创新、旅游场景创新中的应用;(4)智慧旅游场景下的艺术管理与创意经济实操等内容。

第二模块:集体调研

组织前往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智慧旅游项目、行业领先的机构和公司开展集体调研,深入研讨艺术创意管理与智慧旅游融合创新的应用实践与发展痛点。

第三模块:实践工作坊

在杭州和无锡开展实战演练工作坊,通过实地调研、政府座谈、导师指导、规划设计等流程,学员将分组完成智慧旅游场景下的艺术创意与管理项目规划方案与开发演练。

第四模块:结课路演

项目将在无锡全国智慧旅游大会期间举办“智慧旅游场景下的艺术创意与管理人才培养”项目结课路演,学员优秀成果将参加展示。


(三)师资力量

本项目由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刘京晶研究员主持,邀请包括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多所知名高校和机构的权威专家学者以及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腾讯、爱奇艺、智谱AI等业界专家组成师资力量,并邀请文化和旅游部相关领导进行指导授课。部分师资如下:

教师姓名

教师工作单位

教师职称

王廷信

中国传媒大学

教授

向勇

北京大学

教授

张烈

清华大学

副教授

戴斌

中国旅游研究院

教授

黄心渊

中国传媒大学

教授

孔明

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

秘书长

刘京晶

中国传媒大学

研究员

刘玉娟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主任

沈浩

中国传媒大学

教授

孙晖

腾讯文旅产业研究院

秘书长


(四)成果形式

1.理论成果:

书面结课形式拟选取优秀学员的结课论文、调研报告、设计方案等形式汇总成书,形成智慧旅游场景下艺术创意与管理的理论成果。

2.实践成果:

项目采取授课、调研和项目式、工作坊相结合方式,最终通过专题成果汇报展等形式呈现学员的实践成果。


(五)考核标准

成绩评定主要针对学员课业完成的质量进行打分,具体标准(以百分计):出勤占20%;课堂表现及作业质量(作业情况、论文、方案、设计小样等)占30%;最终成果汇报呈现占50%。经评定、考核合格后,可获得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颁发的《结业证书》。


四、培训对象

本项目学员名额共30人。遴选兼具艺术创意能力与智慧旅游产业视野的复合型人才,重点涵盖数字文旅、艺术创意、文化产业等领域的从业者,文旅管理和政策制定者,具备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等技术背景且有意向文旅艺术领域转化的科技人才,以及从事相关领域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高校教师和研究人员。

学员应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德才兼备,恪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学员年龄原则上不得超过45周岁。

学员报名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本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或承担省级以上研究课题且成果较为突出的;

2)取得本专业副高级(含副高级)以上职称的;

3)取得与本专业相关硕士研究生学历或连续从事本行业工作满10年以上,且有较大发展潜力的。


五、报名事项

(一)报名时间:

即日起至51024时前(以收到邮件事件为准,逾期不予受理)。

(二)报名方式:

1. 初审采用网络报名。请将所有材料打包压缩以邮件发送至报名邮箱gjysjjzhly@126.com,邮件及压缩包命名为“姓名+城市+单位+国家艺术基金报名材料”。

2. 需提交材料:

1)报名表(附件1,报名表须由本人签字、推荐单位盖章后扫描为PDF版本);

2)个人材料:

身份证正反面(PDF版本、扫描至一页);

个人2寸免冠彩色照片(JPG格式,图标为:姓名-单位-出生年月);

符合报名条件支撑材料:含学历、学位证书、职称证书、获奖证书(同一证书扫描至一页A4纸页面,多个证书请排序并标注证书名称,PDF版本);

本人代表性作品(2-3项)等体现学术及实践水平与能力其他材料;

未来2年拟开展的智慧旅游艺术项目计划书(800字提纲)。

3)汇总表(附件2


(三)录取方式:

1. 报名截止后,项目组将组织专家按照国家艺术基金相关规定进行学员遴选,择优录取,录取名额为30名。

2. 录取结果将通过相关平台、电话、邮件通知录取学员本人,请务必保持电话畅通。未录取学员,不再另行通知。

3. 发送录取通知后未回复确认者视为自动放弃录取资格,录取依次递补。


六、其他要求和注意事项

(一)培训费用本项目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参加培训学员在培训期间的往返培训地点交通费、培训期间的食宿、学习费用均由项目主体承担。关于交通费报销请参见附件3《培训学员往返交通费报销说明》

(二)联系方式: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一号中国传媒大学42号楼(邮编:100024

联系人:贾佳18911539616;苑笑颜16601113316

咨询及材料报送邮箱:gjysjjzhly@126.com

(三)注意事项:

1.每位学员应保证所提交的证明材料真实有效,若有弄虚作假行为将取消录取资格,并追究其相关责任;

2.双方本着诚信的原则,凡参加本项目的学员,均视为已确认并遵守招生简章的各项规定。学员在培训期间的管理按项目主体中国传媒大学有关管理条例执行,项目主体对培训成果作品有展览、研究、摄影、录像、出版、发布等使用和宣传权;

3.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以便查收重要信息;

4.本招生简章最终解释权归项目主体中国传媒大学所有。


附件1:“智慧旅游场景下的艺术创意与管理人才培养”项目报名表.docx

附件2:学员报名汇总表.xls

附件3:培训学员往返交通费报销说明.pdf

Baidu
map